影视资讯首页>>新闻花絮>>花絮内容

韦编三绝的主人公是谁(孔子韦编三绝,终成下古《易》圣)

日期:2024-03-14 00:09:31   标签:

《论语·述而》记下了孔子的一句话:“加我数年,五十以学《易》,可以无大过矣”;这是《论语》中唯一一条记录了孔子与《易》相关的一句话,意思是说,如果能往前推,再年轻几岁,在五十岁就开始学《易》,孔子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;以此推之,孔子应该是在五十至六十岁前之间才开始学《易》,七十三岁逝,故后人言其晚年学《易》。“《论语》,孔子与弟子言及应对时人之语也”,当时弟子各有所记,最后辑而纂成《论语》;从其内容来看,孔子很少与弟子谈及《易》,或弟子谙《易》者少,故而文中少有弟子与孔子交流《易》的相关言论的辑录。

古人这样描述孔子:“孔子少孤,不知其父墓,母亡”,生而顶,故名丘,而字仲尼”,“仲者,中也;尼者,和也。言孔子有中和之德,故曰仲尼”。孔子十七岁时就到了周国,谒拜了老子,并拜他为师(“孔子年十七,遂适周,见老聃。仲尼至周,见老子,知其圣人,乃师之”“孔子师老聃”)。孔子学《易》时,一日老子见到了就问:“你读的什么书?”孔子回道:“是《易》,圣人都读。”老子说:“圣人读可以,你读它做什么?”(孔子读书,老子见而问曰:“是何书也?”曰:“《易》也,圣人亦读之。”老子云:“圣人可也,汝曷为读之?”);也许自此,孔子与老子大概就有了数术方面的交流?孔子在五十一岁时,对阴阳术数之理尚还不甚明了,有心去见老子求解(老子曰:“子恶乎求之哉?”曰:“吾求之于度数,五年而未得也”……,“吾求之于阴阳,十有二年未得也”),便是二者有了关于《易》之交流。

孔子学《易》在晚年,是从零开始,废寝忘食,一头扎进了《易》中,以至竹简之《易》的韦编被他翻断了多次;史藉这样记述:“孔子读易,韦编三绝,铁擿三折,漆书三灭”;铁擿:穿引用的铁针;意思是说,穿竹简的韦(熟皮条)多次断掉,用来穿引的铁针也多次断掉,竹简上字的漆色也多次脱掉;由此可见,《易》对孔子的吸引力及影响有多大,孔子对它下的功夫又下了多深。其弟子子路有次问他卜筮为什么用蓍龟?孔子答道:“是用其名。蓍犹耆,龟犹旧,要明白狐疑之事,就应该问耆与旧”(孔子曰:“盖取其名也。夫蓍之为言耆也,龟之为言旧也。明狐疑之事,当问耆旧也”);蓍:卜筮用蓍草;耆:六十岁以上老人;龟:占卜取兆之龟壳;旧:从前曾经有过的。

孔子初学《易》,或始于商《易》,其时《周易》或尚未见之于世?或是他参照商《易》并学《周易》?有一次言偃问他从何而知礼的?孔子回答他,观察殷后封宋,是不足以证明的,我从《坤乾》获得,取《坤乾》之理,《夏时》之例,知道礼始于饮食(我欲观殷道,是故之宋,而不足征也,吾得《坤乾》。《坤乾》之义,《夏时》之等,吾以此观之。夫礼初也,始于饮食);《坤乾》,即商《易》,也就是《归藏》,其首坤次乾;《周易》首乾次坤;词语“颠倒乾坤”,或由此而来。孔子修《春秋》,九月而成,卜之,得阳豫之卦。阳豫,亦商《易》之卦名。

事实证明,孔子学商《易》,也习《周易》,对《易》的全貌“变易、不易、简易”有了深刻的理解。有一次,孔子为自己卜了一卦,得到离下艮上贲卦,脸色一下严肃起来,显得有些不愉快;子张不解,问道:“贲卦为吉卦,夫子为何不快?”,孔子说:“因为有离,在《周易》,山下有火是贲卦,不是正色之卦;质宜黑白正色,而贲,不是我的好兆头;我听说丹漆不需要再涂色,白玉无需要再雕琢,什么原因呢?质地有余,就不需要粉饰了”(孔子对曰:“以其离耶。在《周易》,山下有火谓之贲,非正色之卦也。夫质也,黑白宜正焉。今得贲,非吾兆也。吾闻丹漆不文,白玉不雕,何也?质有余,不受饰故也”);山下有火,贲卦之象,故有浮饰之意。有一次孔子卜筮其命,得旅卦,他请商瞿氏给他解卦,解之曰:“你有圣智而无位”,孔子不由哭道:“天命啊,凤鸟不来,河无图来,呜呼,这是天命啊”,从此放下一切著述事务而潜心学习《易》,终于弄懂了《易》,有了成效(偶筮其命,得《旅》,请益于商瞿氏,曰:“子有圣智而无位”,孔子泣而曰:“天也,命也,凤鸟不来,河无图至,呜呼,天命之也”,叹讫而后,息志停读,礼止史削,五十究《易》,作十翼,明也)。《易纬辨终备》记录了孔子析卦的一则实例,孔子为担心无子的鲁人瞿母卜筮得大畜卦,告之有五子,夭折一子,以象爻分析(夫子正月与瞿母筮,告曰:“后有五丈夫子……卦遇大畜,艮之二世,九二甲寅木为世,六五景子水为应。世生外象生象来爻生互内象,艮别子,应有五子,一子短命……内象是本子,一艮变为二丑,三阳。爻五,于是五子,一子短命……他以故也”。

有一次,孔子读《易》读到损、益二卦,不由叹息。子夏问其为何叹气,孔子答道:“有损一定有益,有益一定有缺,我因此而叹”(孔子曰:“夫自损者必有益之,自益者必有决之,吾是以叹也”);此时孔子己明白了两卦相对正反有互转的道理,事无一劳永逸,终有所“反”,反才见真相。孔子学《易》前,曾对术数始终未弄明白,就请教过老子;故而说:“我过去听老子说过:‘天有五行,水、火、金、木、土,分时化育,以成万物’……五行更王,终始相生”(孔子曰:“昔丘也闻诸老聃曰:‘ 天有五行,水、火、金、木、土,分时化育,以成万物 ’……五行更王,终始相生”);这是他对季康子问五帝之名实的回答,便以所识解答帝王更替,死后是以五行相生来配定作答(是以太暤配木,炎帝配火,黄帝配土,少暤配金,颛顼配水);老子告之水火金木土为相克,孔子言木火土金水为相生,故解帝王是以相生传位的。

孔子研《易》并不拘于书本,亦常实践,遇事也卜筮,但也有失算之时。有一次久等子贡不来,便卜了一卦,得鼎卦,便对弟子说,子贡不会来了,因鼎折足,无足则来不了了。颜回笑道,子贡一定会来,会乘舟而来,后果然如此。楚昭王因疾而卜,断为“河作祟”,大夫请用三牲祭祀,昭王不同意,说:“对祭祀已有三代的规矩,祭不过望,江、汉、雎、章,都是楚国望地,祸福来不是过,河并无罪”,孔子听说,赞道:“昭王知大道啊,不失国,好啊!”;可见,孔子尚占,并不拘于占,这应该是孔子在《易传》中所言“玩占”思想的基础吧?

《周易》分上下经,孔子为其作了《序卦》,阐明两者相承的意义;又作了《杂卦》,改变其次第及其例,强调的是“穷则变,通则久”(凡《易》既分为六十四卦上下经,天人之事各有始终。夫子又为《序卦》,以明其相承受之义。……而夫子又重为《杂卦》,以易其次第,《杂卦》之末又改其例,以两卦反覆相酬者,以示来圣后王明道非常道、事非常事也。化而裁之存乎变,是以终之以决言,能决断其中,唯阳德之主也。故曰:易穷则变,通则久)。

孜孜以求,孔子对《易》从筮到理己全盘谂熟,他对《易》有了整体认识,有了主体把握,也因此有了解读阐述《易》理的底气,能抽丝剥茧,弃筮扬理,使《易》走出算命的蒙尘,而发掘出它义理的本真。他对《易》有了全面的认识;他说:“易者,易也,变易也,不易也。易者,以言其德也……,日月星辰布设,八卦错序,律历调列,五纬顺轨……;变易也者,其气也。天地不变,不能通气,五行迭终,四时更废……;不易者也,其位也;天在上,地在下……;故易者,天地之道也,乾坤之德,万物之实”;“夫八卦之变,象感在人”;“阳三阴四,位之正也。故《易》卦六十四,分而为上下,象阴阳也。夫阳道纯而奇,故上篇三十,所以象阳也。阴道不纯而偶,故下篇三十四,所以法阴也。乾坤者,阴阳之根本,万物之祖宗”;“昇者,十二月之卦也。阳气升上,阴气欲承,万物始进”;“《易》有六位,三才,天地人道之分际也。三才之道,天地人也。天有阴阳,地有柔刚,人有仁义,法此三者,故生六位。六位之变,阳爻也,制于天也;阴爻者,系于地也”;“故阳以七,阴以八,为彖。易一阴一阳,合而为十五之谓道。阳变七之九,阴变八之六,亦合于十五,则彖变之数若一……;天道左旋,地道右迁,二卦十二爻而期一岁”……;此说涉及了易变、爻象、数位、阴阳、十二消息卦等,孔子诸多《易》学思想因篇幅不可尽录,他的思想体现在了他的《易传》十翼中,只是不具体言之而概言简述;他对《易》的贡献,被后世奉为下古之圣,实至名归!

孔子晚而喜《易》,序《彖》、《系》、《象》、《说卦》、《文言》。读《易》韦编三绝。

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,庚戍年二月二十三日庚子甲申时,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,年七十三。

韦编三绝的主人公是谁(孔子韦编三绝,终成下古《易》圣)韦编三绝的主人公是谁(孔子韦编三绝,终成下古《易》圣)

【2022-11-15撰毕】

好家剧情网致力于提供最新电视剧剧情介绍 、电视剧分集剧情明星个人资料 Copyright @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好家剧情网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