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4-03-15 08:36:49 标签:
文:晋文珂(读史专栏作者)
至近至远东西,至深至浅清溪。
至高至明日月,至亲至疏夫妻。
这首《八至》,想必很多人听过,但对其作者可能不是太熟悉,她就是盛唐时期的一位才女——李季兰。她没有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名气,但才华横溢的她却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位女诗人。
李季兰出生在盛唐,在“唐初七杰”以及李白、孟浩然等人才辈出的时代,她没有被这些“大人物”掩盖锋芒,而是能站在哲学的高度,以敢爱敢恨的才女形象留给世人。
李季兰生于吴兴,才高貌美。据《唐才子传》记载,李季兰幼时“美姿容,神情萧散,专心翰墨,善弹琴,尤工格律。”
这段话不难看出李季兰容貌甚好,光是萧散两个字,就仿佛看到了一位深情自若,从容淡定的美娇娘。
传闻李季兰六岁时便作“经时未架却,心绪乱纵横”,结果被父亲认为此诗不详,送她到了玉真观出家。
就这样,李季兰每日在观中作诗弹琴,不知不觉十年过去了。
十六岁的李季兰,自然是亭亭玉立,面容姣好,再加上一身的才华,在那个开放的盛唐,当然也耐不住寂寞,毫无新意的观中生活,使她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。
文人骚客与满腹诗情的才女结合,向来都是令人传诵的佳话。像李季兰这种才情满腹又眉目如画的女子,自然少不了几段缠绵悱恻的爱情,与当时的名士朱放、皎然、陆羽等都有或甜或苦的感情。
朝云暮雨两相随,去雁来人有归期。
玉枕只知常下泪,银灯空照不眠时。
仰看明月翻含情,俯瞰流波欲寄词。
却忆初闻凤楼曲,教人寂寞复相思。
青春年华的少女,正是对爱情向往憧憬的年纪,在道观中的李季兰难免心生寂寞,这首《感兴》,毫不保留的透漏了她寂寞的心境,大有一副“锁在宫中无人识”的姿态。
终于,在一个午后,偷偷跑出观的李季兰遇见了她人生中第一个男人,他就是隐居名士朱放。两人一见如故,一起谈论诗词歌赋,好不欢快。
可以说,朱放在年少的李季兰心里留下了一抹绚烂的色彩,使她枯燥无聊的生活霎时间有了生机。
只可惜朱放后来离开吴兴,并且此后再也没回来过,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时代,两人也就此断了联系。
朱放离别时,给李季兰赠诗一首:
古岸新花开一枝,岸傍花下有分离。
莫将罗袖拂花落,便是行人肠断时。
由此可见,朱放对这段时间的相处,也是非常留恋的。
后来,李季兰寄给朱放的一首诗写道:
离人无语月无声,明月有光人有情。
别后相思人似月,云间水上到层城。
失去朱放的李季兰长昼无聊,携琴登楼,一曲又一曲地弹奏,渲染着心中的激情;月满西楼时,独对孤灯,编织一首《相思怨》倾诉心声:
人道海水深,不抵相思半。
海水尚有涯,相思渺无畔。
携琴上高楼,楼虚月华满。
弹着相思曲,弦肠一时断。
就在李季兰还沉浸在对朱放的思念中时,她的生活中迎来了另一位多情男子——陆羽。
陆羽,著有《茶经》三卷,人称“茶神”。其身世坎坷,原是一名弃婴,被一位姓陆的僧人捡回,取名陆羽。陆羽在寺中饱读诗书,也是一位名士。
因为李季兰在当时已小有名气,所以住在附近的陆羽慕名前往。两人因为成长经历相似,谈得很是投机。从谈事论文到惺惺相惜,从互诉衷肠到知心密友。两人在不知不觉中,慢慢就成了朋友之上恋人未满的关系。
不仅如此,她和陆羽还有一段榻前相伴的甜蜜。当时李季兰身患重病,陆羽听闻,赶忙前往,在李季兰榻前精心服侍,为她煎药煲汤,李季兰对此更是感激不尽。病愈后特作了一首《湖上卧病喜陆羽至》的诗作答谢:
昔去繁霜月,今来苦雾时;
相逢仍卧病,欲语泪先垂。
强劝陶家酒,还吟谢客诗;
偶然成一醉,此外更何之?
虽说现在的影视剧中总要安排一女两男或是两男一女的三角恋,似乎只有这样才会有更高的收视率,观众看着觉得很起劲儿,事实上,在李季兰的身上,也发生了一场三人间的感情。
陆羽日日与李季兰谈天说地,不禁对这个才貌双全,眉目含情的女子动了心。奈何造化弄人,李季兰却心属陆羽的朋友,僧人皎然。
皎然,俗家姓谢,是谢灵运的十世孙,工于文章。李季兰在和皎然相见后,便被他深深吸引。
然而,面对李季兰的暗示柔情,一心事佛的皎然却不为所动,并写下一首《答李季兰》给她:
天女来相试,将花欲染衣。
禅心竟不起,还捧旧花归。
见皎然这样答复自己,李季兰虽有满腔热忱,也只能望而却步了。但李季兰仍心属皎然,不能接受陆羽。
别看李季兰能写出“至高至明日月,至亲至疏夫妻”这样富含哲理的诗句,但她内心一直住着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,并且一直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都说大唐风气开化,女子可以和男子一样骑烈马,穿齐胸襦裙,尽显女子的娇媚与豪爽。这一点在李季兰身上愈发明显。
李季兰可以用“静若处子,动若脱兔”来形容。静能琴棋书画,谈诗作赋;动能开元寺中举行文酒之会,与男性友人谈笑风生。真的很像《红楼梦》中的史湘云。
敢爱敢恨向来都是李季兰一向的处事风格,但再生性洒脱的人也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。李季兰一生虽有朱放、陆羽等人的情意绵绵,却一生未嫁,难免令人惋惜。
随着声名的远播,李季兰的才名传到大唐天子唐玄宗的耳朵里。玄宗皇帝想看看这是怎样的一名才女,便下旨召她入京一见。
当时的李季兰已不再是少女,不免伤春悲秋,感叹年华易逝,写下了一首《恩命追入留别广陵故人》,收拾一番,出发赶往长安。
“仰愧弹冠上华发,多惭拂镜理衰容。”从这句诗不难看出,李季兰对自己当时的容颜老去耿耿于怀,虽才名远播,却人老珠黄。
但不管怎样,终是天子召见,若能顺利入京,凭借她的才气,定能名扬长安。可惜造化弄人,李季兰这一去,却正好碰到安史之乱爆发,而她又恰恰落入叛军的手中,不懂政治厉害的她为叛军首领写了一首诗,结果最终被朝廷扑杀。
一代才女李季兰终究不得善终,实在令人惋惜。陆羽听闻李季兰去世的消息,自然郁郁寡欢,从此隐居山林。
但不管怎样,李季兰在人世间四十多年,虽久居道观,但能与朱放、陆羽等人相逢一场,也是幸事。人生虽短,却能在人才辈出的盛唐时期,十六首诗被收录于《全唐诗》中,给后世留下了一个世事洞明又天真烂漫的李季兰。值得我们去记住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