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4-03-15 10:53:05 标签:
文:宁有余
在历史书里,吴三桂一直都是反复无常,见利忘义的形象,在历史上留下了洗不掉的千古骂名。终其一生,他都在叛和降之间游走。先是因为开关降清,而被明人指为汉奸、叛贼,后因举兵反清,而被清朝定为逆贼、叛臣。但在当时,民间一向把吴三桂视为明朝最后的重将,且视为最后的国家脊梁。纵观整段历史,对他的评价几乎都是反面的,难道他天生就是一个一反再反的叛贼吗?
01
1612年6月8日,吴三桂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。早年,吴三桂在明朝一代文宗董其昌门下就读。少年时的吴三桂和父亲一样,无意于科举功名,只醉心于习武。经常出入深山老林的狩猎中,练就了他的勇气和胆魄,成为诸子弟中鼎鼎拔尖的人物,被视为将门虎子。凭着自己的武功和智慧,吴三桂16岁便中武举,20岁进入将军行列,27时就出人头地担任总兵。
1628年,吴三桂父亲吴襄,在锦州巡防时被清军团团围住。吴三桂请求发兵救父亲,但是守城军士尚且不足,如何能把吴襄救出?面对身陷囹圄的父亲,吴三桂率领20余家丁冲出城门,闯入敌阵,随后拼命杀出重围,救出父亲。这一切发生在短暂的瞬间,八旗军队被突如其来的袭击,弄得不知所措。
孤胆救父,一时传为佳话,吴三桂由此被提升为游击将军,这个时候他还不到20岁。自此以后,年轻的吴三桂风云关内外。
崇祯初年,在宁锦防线上,明朝还有许多著名的将领。吴三桂的资历和实力排名是其中特别不起眼之人。但谁也没有料到,往后的战争中,一个无关紧要的人,会成为功名十字路口的当家人。
1639年,辽东战事的关键一年,凭借出色的军事能力和过人的胆略,吴三桂升任宁远总兵官。
1640年,明朝廷集结辽东十三万人马,意与清人决一死战。吴三桂率关宁铁骑拼力厮杀,清军无力阻击。皇太极说:吴三桂果然真汉子,得此人归降,天下唾手可得。
1642年,明王朝苦心经营十余年的宁锦防线被清军攻破,大部分将领投降。宁远成为孤城。将士无惧,只有死心,历史和时局提供了机会,吴三桂这个时候成为明朝在关外的唯一依靠。
02
公元1644年,这一年是清顺治元年,明崇祯十七年。这一年之内,形势变化之大,如同天翻地覆。历史竟是如此公平,给这个时代的人物以新的机遇,有的灭亡,有的升腾。这一年多尔衮32岁,李自成38岁,崇祯34岁,郑成功20岁。明末清初耀眼的几个人物,在这一年都有自己新的选择和机遇。而吴三桂,成了串联起他们的关键人物。
1644年伊始,李自成的军队向没落的明军发起最后攻击。明王朝已经到了危急存亡之秋,崇祯皇帝愤恨的说:朕非亡国之君,臣尽亡国之臣。
为了挽救覆亡的命运,崇祯帝赐封吴三桂为平西伯。这一年,吴三桂32岁,在仕途上,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突破。兵临城下,国家的危难,吴三桂连夜发兵驰援。作为受恩深重的军官,他誓与大明朝共存亡、相始终。
但是明朝政治的腐败,致使它无可挽回的覆灭,这不是哪一个人能够轻易就能逆转局面的。崇祯不能,冤死的袁崇焕不能,在山海关的吴三桂更是不能。
1644年3月19日上午,李自成率领农民军一举攻破北京。对吴三桂寄予厚望的崇祯皇帝在煤山用一根白绫,给大明王朝三百年的统治打上了一个句号。
北京失陷的消息传来,吴三桂震惊之余,赶去京师已经没有意义。何去何从,吴三桂面临一个非常困难的选择。
挽救北京未能成功,吴三桂重返山海关,他非常焦灼,苦闷;以前的事情,眼前的种种事变,一时间都涌上他的心头。崇祯是亡国之君,他是亡国之臣。他所有依靠的一切亲属家人,都投靠了清政权,生死未卜。一阵阵悬念而产生的隐忧,撕扯着他的心。这时候他才感到,自己真成了一个无国无家之人。
03
大明以后,谁能取而代之呢?成为这时候吴三桂最担心的问题。命运常常沿着强者走去,但偶然的契机,也会改变命运的安排。退守山海关外的吴三桂,又一次被推到历史的天平上,成为一颗重要的砝码。多种力量的角逐中,他一时还找不到自己的位置。
这时候的处境,是他三十年来最困难的时刻,他真正陷入孤立和最危险的漩涡之中,处在十字路口,他需要做出抉择。
皇太极给吴三桂信里说“如投向大清,将军之亲戚可以完聚,富贵可以常保”。清朝的劝降,强大的政治攻势,吴三桂虽然表面沉默,内心却也百感交集,心绪难宁。他需要思考面临的问题…
在山海关,三城失去之后,他感到将士继续留在宁远,已经失去了实际意义。坐以待毙,只能是为皇上尽忠了。这个时候,自己该向谁效忠呢?此时吴三桂有三个选择:
第一是杀回北京,夺取王室后裔,保住一方领土,手握重兵权倾一时,达到个人政治生涯最高峰。第二是投降清朝,打开山海关,与清兵一道攻打李自成。第三是投降李自成,做一个识时务的俊杰。
在求生本能的指引下,吴三桂在道德的荆棘阵中找到了一条缝隙。不过这种决定无疑是血淋淋的,毕竟自命不凡的吴三桂曾有过真实的道德理想。他对自己的生命构想也绝不仅仅是一个衣食层面的庸碌之辈。
然而现在,他的人格理想已经被彻底击碎,曾经自诩为血性汉子的他,为了家族和部下安全,他别无选择。他只能投向李自成。
然而,令吴三桂万万没想到的是,命运却同他开了一次他无比尴尬的玩笑,因为犹豫再三才决定投向的李自成,却令他深深的失望了……
04
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,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。一个女子的出现,改变了这一切。陈圆圆一个弱女子,在明清之际风云变幻的历史中,起到了所有男人起不到的作用,她使历史天平上的砝码失去平衡,重重的偏向了一方。
吴三桂对陈圆圆早已垂暮之至,只要能够得到她,他可以暂时放下雄心壮志。在宁远防线上,即使戎马倥偬的山海关,吴三桂也没有摆脱对她思念:
恨杀军书抵死催,苦留后约将人误。
1644年,大顺军进入北京,陈圆圆落入刘宗敏之手。吴三桂深感奇耻大辱,就好像挖走了心头肉一般,不由勃然变色: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,何面目见人?
杀父之仇,夺妻之恨中的任何一件,都是所有中国男人无法忍受的事情,可到了吴三国这里,全被赶上了。父母遭难,爱妾被占,顿时把他投降的信念击得粉碎。一想起国仇家恨,便再也安奈不住对农民军的刻骨仇恨。他说,我不忠不孝,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?
恸哭六军俱缟素,冲冠一怒为红颜。
纵然吴三桂的降清,有着一千条一万条原因,直接导致他调转马头的,还是那个陈圆圆!
怀着满腔愤怒,吴三桂再次返回山海关。相见深大义,誓与仇雠争。山海关内外一片同仇敌忾。吴三桂同李自成彻底决裂,他给父亲写了一封绝情的信:大势虽去,由当奋起一击。父既不能为忠臣,儿安能为孝子乎?
就在吴三桂冲冠一怒的那个瞬间,墨一样浓的愤怒淹没了他的理智。但当他冷静下来之后,他却发现自己已经被判定为一出悲剧的主角,他不仅仅失去了国家,也失去了家族,同时,还有他心爱的女人。
这个条理分明的世界上,他彻底丧失了经度和纬度,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坐标了。冲冠一怒,不仅让吴三桂永远背负了历史的重债,也让他因此而成为,所谓永远的罪人。
冷静下来的吴三桂又恢复了理智。他迅速对自己目前的处境做一个大致的规划,他不甘心就这样被打击被剥夺。他要对命运反戈一击,试图冲破命运为他设计的险恶陷阱。
05
大顺军是强大的,此时的吴三桂,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,而这个支持者自然非清朝莫属。在给多尔衮的信里,吴三桂说:灭流寇于宫廷,示大义与中国。激愤悲昂的文字,与前几天走在投降农民军路上的吴三桂判若两人。
作为多尔衮出兵的回报,吴三桂给出的条件:一是寻找到崇祯的太子,重建大明政权;二是以黄河为界,以北归清,南归大明,互不侵犯;三是清兵入北京,不得侵犯明皇陵,也不得伤害百姓。
兵马齐备,三方血战关门。一场拼实力拼消耗空前规模的血战,打得十分惨烈。一场关系命运的决战,悲壮的结束。这一场血战,结局改变了清朝,吴三桂,李自成三方的命运。李自成在逐鹿中原中彻底失败了,与其说败在清朝军队之手,不如说失之于吴三桂之手。数万人的献血为清朝一统天下举行悲壮的奠基礼,也为吴三桂开辟了更加辉煌的锦绣前程。
亲手打开山海关大门,把曾经的敌人迎入境中,吴三桂的心里必然也是经历了一番挣扎的,但是历史留给他的选择余地很小,而且时间非常有限。
自那以后,在时人眼里,最初以忠孝勇冠三军闻名的吴三桂,变成不忠不孝之人。自古不子不臣之人,鲜有如吴三桂者。改朝换代之际,作为前朝官僚,或尽忠殉节,或隐居于山水之间了此一生,或向新朝顶礼膜拜。吴三桂的幸与不幸都在于他选择了后者。成了新朝新贵,也留下千古骂名。
而此时,他剩下一个心愿未了,这就是找回陈圆圆。在做一个可悲可叹的投降将军的同时,上天又眷顾了他。在乱军之中,竟然找回了日盼夜想,为之怒发冲冠的陈圆圆。
蜡烛迎来在战场,啼妆满面残红印。
悲喜交集,对于吴三桂来说,其中得失又将如何计算呢?
06
让出山海关之后,吴三桂的手中没有了任何讨价还价的砝码,而只能在曾经的对手面前称臣迎降。大清入关后,吴三桂清楚自己必须面对降服清朝的现实,开始惟命是从。生的渴望压倒了其他考虑,而一代名将,从此定格为清朝的平西王。
在北京清朝皇帝面前,吴三桂开始以臣子的身份和礼节,面对清朝统治者。虽然飘荡在紫禁城上的大清王朝龙旗,使他难免瞬间的惊诧和难言的回味。但面对赏识、荣誉和赞美,他那经历沧桑,猝变的心理创伤,也得到了抚慰。
1644年十月初一,顺治继位,成为清朝君临天下的第一个皇帝。吴三桂也彻底告别了明朝重将的身份,成为大清迅速升起的一颗璀璨明星。
1646年,吴三桂带领一批官员前往觐见顺治皇帝。所谓仪重则威,在顺治所赐的仪杖下,顿时八面威风,显示出高贵的身份与令人尊敬的地位。
从受封平西王,到规定礼仪,吴三桂真正具备了一位王爷的一切象征。在南明君臣那边,流浪的南明王朝册封吴三桂为苏国公。一身系两朝臣子,同时蒙两朝皇帝的厚爱与恩宠,同时受两朝的封赠,位极人臣,可谓史无前书。此时的他不过36岁。
1648年,西南地区成为抗清斗争的中心和基地,阻止了清军向西南进军。吴三桂奉命西征,肩负着清王朝最终完成全国统一的重任。
吴三桂出兵短短的两个月,永历皇帝丢掉了在云南的全部地盘,弄得连自己的安身之地也化为乌有,不得已,逃亡缅甸。
1661年,永历皇帝遗书给吴三桂:将军既毁我宗室,又欲取我子,独不念先帝,不念列祖列宗乎?史有传,书有载,当以将军为何如人也?
兵不卸甲,1661年12月10日,吴三桂押解永历皇帝一行人马,自缅甸班师凯旋,奏捷朝廷。
1662年,朝廷加封吴三桂平西亲王。吴三桂异姓首封亲王,是清朝汉人最高官职。
1662年10月19日,吴三桂奉命出征陕西,追缴李自成农民军。这次的成功让吴三桂在清朝的地位越来越高。自此,吴氏家族日渐显赫。
吴三桂回到昆明之后,顺治皇帝做出决定,命吴三桂镇守云南。云南是遥远的天涯之地,离开辽东家乡时,吴三桂只是一个刚满30岁的青年人,而到此时,在外奔波十五年,年近四十五岁的他,想必不愿意再回那饱经战争残破而荒凉的关东了。
封藩云南,是他最期待的。为了这一天,他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,且不说亲生父母做了刀下鬼,就是贵为王爷的自己,也不过如走狗一般,栉风沐雨,舍生忘死了奋战了十几年。
自从在山海关和清军共同击溃李自成之后,吴三桂马不停蹄的从东北一直打到云南边陲,在中国南北大地驰骋了十五年之久,立下了盖世功勋,早已填满了清朝为他准备记功的功劳簿。
可以说,没有吴三桂的浴血奋战,大清决不能如此顺利,夺取并统一中国的大片江山。而且在这一系列战役当中,许多都是硬仗、恶仗、死仗。吴三桂也曾多次陷入绝境之中,凭借着不屈不挠的斗志和运气才一次次侥幸的和死神擦肩而过。他一生最激烈的战斗几乎是为清朝打的,吴三桂为大清朝真的做到了舍生忘死。
在云南,吴三桂成为了大权集于一身的太上皇。也许在吴三桂内心是确实想过清静的日子了,并且十分渴望在大清的庇护下,能够安安稳稳的终此一生。但是,这似乎是一个永远难以实现的梦想。
飞鸟尽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。如今,清朝已完成统一大业,他这个打天下的平西王,命运又会怎样呢?他不敢想象。满汉之间的民族鸿沟实在难以逾越,他不得不加倍小心。
07
1662年,康熙继位之时,吴三桂早已登上权势顶峰。这不能不使这位少年皇帝忧心忡忡,日夜难安。
到了1667年,吴三桂已经年满55岁。他辞去了总管云贵事,交回了用人权,所剩的也就仅剩个高贵的亲王名号。
1672年,吴三桂举行60岁大寿庆典。作为手握重兵的藩王,吴三桂跟朝廷的矛盾是不可消除的,双方的决裂,也就仅仅是时间的问题。
吴三桂此时已经隐隐的觉得自己的梦想似乎要彻底破灭了,当他渐渐明白并看清自己的处境之后,一种不祥的预感悄悄笼罩他的心头。在历史大情节中摸爬滚打了一生的他,也许直到此时才发觉自己一生奋斗是多么荒唐可笑。天下之大,竟然没有一条他可以走的路。自以为聪明一世,英雄一世的吴三桂,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然走到了绝境的边缘。
1673年十二月初一,吴三桂亲率20余万人马,从昆明出发,踏上了他晚年的戎马征程。六十二岁的吴三桂,披甲上阵,风驰雨骤,英武绝人。
1674年,吴三桂的将领们就想要建立自己的一代王朝,可是吴三桂并不在乎这些,他以为夺天下的,不是靠一个空头名号,而是要靠自己实力,他坚持走自己选择的路。
往后五年,捷报频传。1674年,攻占长沙,此后兵抵长江,势如破竹;1676年,进攻广东,大败清军;
此后,形式急转直下。1678年,在越来越恶化的形势之下,吴三桂迎来了他人生的第67个年头。起兵反叛之日,他是何等得意,踌躇满志。可是,五年过去了,他又得到什么呢?随着时间流逝,初期的胜利迅速消失。因为搜刮民用补充军需,吴三桂已经失去民心,百姓盼望朝廷大军到来,不再支持吴三桂的大军。吴三桂陷入空前的危机之中。
1678年这一年,局势变化之大是他所始料不及的。不断的失败,不断的背叛,逃亡、投降、各种坏消息,几乎天天每时每刻送到他面前,这同前几年捷报飞传形成鲜明的对比,他感到惶惑不已,初期的那种自信,那种豪情,逐渐暗淡下去…….
1678年三月一日,吴三桂即皇帝位,国号大周。但是即使这样,页丝毫没有给他带来希望,他本人及其所建政权的处境,同样没有得到改善,
他将由一个权势显赫的王爷,威震一方的大将军,从自己权势的顶峰跌落下来,而他用献血和无数将士生命换来的荣华富贵,还有那云贵的广大土地,都将轻而易举的被朝廷拿去。一种无限的失落感,使他惆怅难抑,渐渐地,又转为悔恨交加,一股脑儿的袭上心头。
戎马一生,他仍然没有成功。随着军事上接连惨败,他的境遇每况愈下,一天天变得险恶起来。他的精神更加颓废,身体状况急剧恶化,他的生命快走到尽头。
1678年,八月十七日,带着他的忧愁与绝望,吴三桂离开了人世,终年六十七岁。作为他个人的历史已经完结。生老病死是大自然永恒规律,任何人都无法抗拒,也无法选择。但无论怎样,吴三桂的死,都显得过于匆忙,过于无可奈何。
08
为君别唱吴宫曲,汉水东南日夜流。
作为云南藩王,他给历史记入的是一段藩镇称雄的故事。而历史给吴三桂却留下了一个不忠不孝、不仁不义、反复无常的千古骂名。可悲、可叹!
吴三桂的一生既然、轰轰烈烈,又跌宕起伏。既充满惊险与拼搏,又有传奇和浪漫。作为明将,他摘取了勇冠三军的桂冠,成为辽东防线最后一员守将。为清朝,它驰骋大江南北,挥戈纵横半壁江山。而他的开关迎师之举,更是一发牵动千钧,以历史天平上的一颗砝码,成为明清之际无人可以比拟的风云人物。
明清之际的历史是一段相当复杂的历史,吴三桂处在这个历史舞台上,以及他的特殊机遇,使他有着左右历史走向的能量,从而成为当时集诸多矛盾于一生的典型人物。翻越历史,当人身处历史的十字路口之时,能够做到能屈能伸,果敢睿智,全身而退的,世上又能有几人呢?
只可惜历史从来都是以成王败寇论英雄的,而最终失败的那一个无疑会落得万世骂名。但是真实的各中原因,是非曲直,又有谁曾切身体会过?是是非非,恩恩怨怨,又有几人能够说清楚呢?
他是忠臣,也是叛臣,又是逆臣。他伴随着战马嘶鸣和滚滚狼烟走向了权势的顶峰,也走向他生命的终点。是非功过任评说。
作者:宁有余
版权声明:本文由「鱼羊秘史」原创制作,并享有版权。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,欢迎转发朋友圈。